
孟姜女故事中的故事 {甲辰读史 之六十四}
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几千年来秦始皇很有名,秦始皇时期的万里长城也很有名;孟姜女很有名,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很有名。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与秦始皇有关吗?咱们看看史料中的记载吧,看一下孟姜女故事中的故事。
01
到我国著名旅游胜地河北省秦皇岛旅游,位于山海关的千年庙宇-----孟姜女庙是主要景点,108级石阶直通庙门,庙门两侧是“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知名长联;进入前殿,映入眼帘的是彩塑孟姜女像,青衫素服,愁容布面,双眼含着抑郁期待的神情,凝视着蓝色的大海;后殿院内,一块巨石横卧,“望夫石”三个大字分外醒目,相传是孟姜女寻夫到此,登上此巨石远望丈夫,令人遐思万般,清乾隆帝受此感染,欣然命笔“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樑”。游历姜女庙,所有的庙宇布局、文图信息,给人传达的一个理念就是:秦始皇暴政强征民夫修长城,是造成孟姜女范杞樑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样的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与故事,完全是对秦始皇的诬陷,也是对故事主人公孟姜女、杞樑真实历史事实和真实意图的善意扭曲,因为孟姜女哭长城与秦始皇修长城并不属于同一年代,两者八杆子都打不着,孟姜女以及其夫范杞樑怎么就成为了秦始皇暴政的牺牲品呢?让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看看两千多年来,一些昧着良心的文人墨客是怎么把孟姜女哭长城这一屎盆子扣在秦始皇身上的。
02
孟姜女故事最早需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夺卫国都城朝歌,回师途中,东袭莒国,战事不顺。齐国大将杞梁、华周不接受莒国的贿赂劝降,力战而死。齐庄公退兵,载杞梁尸回都城临淄,在城郊遇到前来迎丈夫灵柩的杞梁妻。庄公派人吊唁,被杞梁妻回绝,她认为丈夫有功于国,在郊外进行吊唁,不合乎礼仪。齐庄公不得已,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
西汉时期,礼学家戴德所编著的《礼记 檀弓》篇也记载了这件事: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樑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汉代的另一目录学家刘向在他所编著的《列女传》中,将孟姜女故事进一步演绎为:杞樑之妻无子,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者无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从春秋到汉代,孟姜女的故事已经发生了细节上的变化,《左传》所写杞樑因打仗而死,齐庄公参加在野外举行的吊唁仪式,杞樑妻要求到她家里举行吊唁,齐庄公就答应了。这里说的是礼仪方面的主题。到了汉代,同是这个故事,增加了杞樑妻“哭”、“枕其夫尸而哭”、“连哭十日城崩”三个细节。故事中的齐庄公不见了,主题也由“礼仪”变成“哭之哀”。
接着,东汉蔡邕编著《琴操》,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琴曲最全的一部专著。其中《芑梁妻歌》写到:庄公袭莒,殖(杞樑名殖)战而死,妻乃援琴而鼓之,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坠。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这里,杞樑妻除了援琴而哭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投淄水而死”的凄美情节。
03
再往后,到了唐代,孟姜女故事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与秦始皇联系在一起:唐代诗僧贯休《杞樑妻》一诗中写到“秦人筑土一万里,杞樑贞婦啼呜呜”;唐人编著的《敦煌曲子词集》中,一首词牌为“捣炼子”的词曰:“孟姜女,杞樑妻,一去燕山更不归”。这里“杞樑妻”成了“孟姜女”,杞樑也不是《左传》中记载的与莒作战而死的英烈,而成了为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一员。
至此开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戏曲、歌舞、民谣、诗文、说唱等多种形式广为流传,成为以文学方式揭露鞭挞秦始皇暴力的一个标志。唐代以后,元代的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想当日范杞良在长城内,干迤逗的个孟姜女送寒衣”;明代陈绾的《姜女坟》、清代陈天植的《贞女祠》等散文、诗歌极具代表性。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到,《左传》中记载的杞樑袭莒而死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0年,秦始皇修长城则出现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两者相差300多年;而从杞樑妻到孟姜女,从杞樑参加袭莒战斗到成为修筑万里长城民夫,中间更是相差时间更长。
透过孟姜女故事情节的演变,从历史真实层面看,孟姜女哭长城的的确确与秦始皇没有半毛钱关系,利用这个故事攻击秦始皇,实在是对秦始皇的诬陷。从众多传播者目的看,汉之前,故事色彩较浓;唐以后,将孟姜女故事直接与秦长城相联,就有政治意味了,孟姜女故事成为对战争和暴政的控诉,也是对当政者的警示──迢迢长城路,筑人筑土一万里;纤纤弱女身,哭倒长城哭倒秦。
文以载道。透过孟姜女故事情节的演变,从历代文人墨客对该故事再创作的角度分析,你利用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揭露秦皇暴政的目的实现了,同时,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你无意中(尽管主观善意)却伤害了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杞樑,人家的身份原本是齐国的战斗英雄,是为国献身的烈士,连齐庄公都到他家里为他吊唁;可是,后来的文人们,为了故事情节需要,将杞樑身份演变成修长城的民夫,名字被改为范喜良,万喜郎等,这样做,至少是对杞樑真实身份不尊重吧;再说杞樑妻,人家就是一个本分农妇,也许就想像其他千千万万黎民百姓一样,生前死后都是默默无闻平平安安度过,这倒好,杞樑妻被改为孟姜女身份以后,一下子成了烈女贞妇,2000多年一直扮演者诬陷秦始皇的角色,被说、被演、被供、被瞻仰,时时刻刻不得安宁,这样的日子是这位农妇的本意吗?
04
客观而论,历代文人对待孟姜女故事的各种改编、演绎,无论对平民角色的杞樑、杞樑妻,还是对皇帝角色的秦始皇,都是以自己行为而动,而那些被该塑造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早已故去的、处于被动地位的一具干尸。一些文人对孟姜女故事随意改编,因时而动,因势而为,无异于奸尸,有时候很不道德。对此,我赞成我国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对唐代诗僧贯休的批评,顾炎武说,贯休在《杞樑妻》诗中称“秦人筑土一万里,杞樑贞婦啼呜呜”,难道贯休没有看过《左传》中关于杞樑的真实记载吗?
透过2800多年来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演变,更重要的一个启示在于,一些文人试图利用历史故事来诬陷、污名化一个历史人物的目的很难达到,如尽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乳妇皆知,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中国大一统版图雏形,以及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推动中国前进的千古一帝形象,数千年来并没有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而受到丝毫影响。这一点,也许是那些试图利用历史故事达到诬陷、抹黑秦始皇的人所没有想到的。
作者:李季平
邮箱:qsdd-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