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矫叛秦降赵不可信
2024-03-14 09:25:09
  • 0
  • 0
  • 0


秦王弟成矫叛秦降赵不可信 {甲辰读史 之十九}

根据史料所载,秦始皇共有兄弟四个,他是老大,老二是长安君成矫,是异人公元前257年回到秦国以后与韩夫人所生,年龄上比秦始皇小三岁左右,老三老四系其母赵姬与面首嫪毐所生。这就意味着,秦始皇与长安君成矫系同父异母;与老三老四两个小兄弟则是同母异父。长期以来,学界对老三老四被囊扑而死认识比较一致,但对于成矫死因以及叛秦降赵、并被赵国封以饶地争议颇多。主要表现是这样三种观点:

一是被赐死。《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王政八年,王弟长安君成矫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对此,大学问家颜师古注释: “本使长安君击赵,至屯留而谋反作乱,故赐长安君死,斩其军吏,迁其黔首也”。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秦王弟成矫本来是与赵军作战,为何要阵前谋反?失败后被秦王赐死? 清朝嘉庆时期有个叫吴欲垂的学者在其《史案》中说:“子政为太子,其次子成矫,封长安君,当与始皇异母,必素闻群叔流言,辄谓兄非嬴种,身合继体,豫谋夺适矣”。其意思是因为成矫听说秦王赢政不是其父亲生,即在阵前反叛;

二是叛秦降赵。清代学者黄式三主要根据《史记•赵世家》“赵悼襄王六年(即秦王政八年,封长安君以饶”之记载,认为秦王弟长安君成矫将军击赵,至屯留,有叛谋,赵封以饶,受之。事不克,成矫自杀,军吏皆斩死。卒之从叛而死者,戮其身。徙屯留之民于临洮。秦史专家李开元在他的名著《秦谜》一书中写道:“秦王政八年,秦王弟长安君成矫率军攻打赵国,在屯留(今山西屯留)反叛,叛乱平定后,参与叛乱的军吏都被斩首,参与叛乱的民众被迁徙到临洮(今甘肃临洮),根据《史记 赵世家》记载,在这次事件后,成矫亡命到赵国,被授予封地饶(今河北饶阳)(秦谜 2017年版第46页)。

三是返回途中因病而死。北大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在其出版的《生死秦始皇》一书中分析:“史记中所称长安君成矫将军击赵,反,死屯留”,是讲成矫统兵击赵,在返回的路上途径屯留时,死在了哪里。至于成矫这次出征的具体作战地点和战绩,《史记》中没有讲,这很可能是因为成矫在进军路上突患急症,使得不得不退兵回国,但因为病发太急,还没有能够来得及回到关中,即死在了屯留(生死秦始皇2019年版 第266页)。

上述三种有关秦王弟成矫的死因,所记载者均是史学界大家。我的看法是,第一种被赐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成矫当时被秦王弟委派率军攻赵年龄已属成年,不可能因为秦王血缘方面流言蜚语就临阵谋反,那样做岂不太幼稚了?对于第二种有关叛秦降赵的说法,更是认知上的错误,无论是清代黄式三、还是当今李开元均将《史记 赵世家》中记载的赵国的成安君误认为了秦王弟成安君。综合分析研判,我认为,第三种辛德勇教授有关成矫在返回途中因病而死的说法可信度更高一些,也更符合逻辑----秦王弟成矫在奉命与赵作战中,为国捐躯,应为烈士而不是叛秦降赵的叛徒。另外,其他相关几个方面事实同样说明秦王弟成矫叛秦降赵不可信。

第一,历史记载。《史记 秦本纪》称: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矫将军击赵,反,死屯留;《汉书 五行志》载:王弟长安君成矫将军击赵,反,死屯留;《战国策 赵策 》中学文言文名篇“触龙说赵太后”,讲述的故事是:赵国因受秦攻击,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而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后经老臣触龙以"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史记 赵世家》载:悼襄王六年(公元前239年),封长安君以饶。魏与赵邺。

这里的前两条记载基本一致,看不到秦王弟成矫在屯留战场降赵的文字描述;后两条介绍了赵国公族中也有一个名为长安君的质子,而《史记 赵世家》中记叙的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以饶”,虽然在时间上与秦王弟长安君成矫击赵同为一个年份,都是公元前239年,但从文章前后内容看,应是赵长安君,而非秦王弟长安君。因为在赵地为本国封君赐封土地是不需要特别说明国籍的,但如果涉及赵国以外的事项,史官记载时,是需要说明国别名称的。如,赵世家在“封长安君以饶”后面,紧接着记载的另一件事项是:魏与赵邺。就是魏国将魏地“邺” 给了赵国。

第二,现实状况。按照《史记 赵世家》所载,“封长安君以饶”的“饶”,战国时属于赵地,现属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2017年9月,笔者就长安君封地话题,通过电话联系到饶阳县县志办、饶阳县文保所相关负责人。官方提供的地方史料证明,赵悼襄王“长安君封地以饶”的具体地点位于现饶阳县城东南方向20余公里的空城村、常安村。

《饶阳县志》明确记载,“常安村,古名长安,以长安君封地得名”。但是,地方史料中难以查阅到有关秦王弟长安君封地于此的任何信息。后来,笔者先后两次到饶阳县空城村、长安村,就长安君封地遗址、村史村志记载、民间传说等相关情况,了解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并通过这些村干部了解年岁比较大的村民,结果毫无所获。我想,这样的现实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即:赵悼襄王赐封长安君饶阳之地的历史事实是真实的,而此“长安君”为赵太后的长安君,并非秦王弟长安君,因为从官方到民间难以寻找到与秦王弟长安君相关的任何文字以及实物信息。

第三,秦赵背景。公元前239年前后,秦赵两国战事频繁,据《赵国史稿》(沈长云著中华书局2000年版)载:公元前241年,赵将庞煖率赵楚魏燕韩五国攻秦;公元前240年,秦攻赵;公元前239年,秦王弟长安君成矫攻赵;公元前238年,秦向魏进攻,危及赵;公元前236年秦赵爆发阏与大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试想,如果在屯留战场上发生秦王弟长安君成矫叛秦降赵、且赵悼襄王为其封地的事情,这无论对于秦赵两个当事国来说还是其他国家而言,都应当是重大新闻,因为秦王弟身份特殊,对赵国来说,政治影响较大,是鼓舞本国士气再好不过的切入点。这样的重大新闻,秦、赵、战国史都不应忽略。遗憾的是,除了现有的文字以外,看不到成矫降赵更加具体的史料记载。与此相比较的另一件事,是赵孝成王时期,韩国上党郡守宁可归赵也不降秦,赵国决定接受以后,还专门安排平原君参加接受仪式,封上党郡守冯亭为候、可世袭。

两者比较,更加令人确信:秦王弟长安君成矫,在屯留战场叛秦降赵不可信。

第四,赵封君制度。根据现有文献记载,赵国共有21位封君。封君是一种殊荣,很多人都想获得,但条件非常严格。从21位封君来看,主要由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贵族,像代成君、平原君;二是功勋卓著将相,如信平君廉颇,武安君李牧;三是对赵国贡献较大的外族,如率两万秦军降赵的武阳君秦将郑安平等。按照赵国封君制度,这些被赵王册封之君,有的只有封号没有被赐封地,有的既有封号,也同时被赐封封地。以此对照,如果秦王弟长安君成矫在屯留战场反秦降赵,从身份看,其名份最起码应当比秦降将郑安平要高得多。可实际情况是,后人们看不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一点同样说明,成矫降赵不可信,成矫应为烈士而不是叛秦降赵的叛国者。

作者:李季平

邮箱:qsdd-2008@163.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