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汉(历史小说)
2025-04-22 10:09:49
  • 0
  • 0
  • 0







刺汉(历史小说) {甲辰读史 之五十八}

几千年来,荆轲刺秦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乳妇皆知;但对于后来刺汉故事,虽然史书中多有记载,但其与荆轲刺秦比较起来,因众多文娱形式传播甚少,所以广大公众对于此次重大事件既没有多少兴趣,了解的也并不多。今天我们来揭开这一谜团,看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在众多问题上如愿以偿,而在刺汉这个事情上是个怎样的结果。

第一章 枯井救童

公元前2000年初秋,齐国农村平原大地骄阳似火。

在一望无际大平原中部,有个被绿树环抱的村子名叫丁家屯,村里100多户人家大部分都姓丁,外姓人只是少数。

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上午。丁家屯的老乡们吃过早饭后,带着农具,牵着小狗,后面还有几个叽叽喳喳十多岁的男孩子,前后说笑着一同离开村子,沿着尘土飞扬的土道,往自己的农田里走,前去打理自己的庄稼。

到了目的地以后,大人们都各自进入自己的庄稼地干活,一帮小孩子们帮不了大人的忙,便在庄稼地边上玩起了自己的游戏。刚开始,几个小孩子在庄稼地里追逐嬉闹,把有些庄稼叶子都蹭掉了,被大人们禁止。后来,这几个小孩子不甘心在大树阴凉处玩耍,为了降温,他们几个就在路边一个水井旁的高粱地里,把有些打焉得高粱叶一个个拽下来,编织成一个圆形帽子,戴在头上遮阳光;尽管这样,这些孩子仍不尽兴,其中一个名叫丁喜的孩子带头,除了将高粱叶编成帽子戴头上以外,还学着大人的做法,将拽下来的高粱叶,一层摞一层,编织成漏斗状,他们将几米高的高粱杆折断,两个接起来,将高粱叶编织的漏斗捆在高粱杆上,然后伸向水井底部取水。当带有漏斗的高粱杆装着一漏斗水被丁喜提出井台边以后,几个小孩子高兴地不得了,都纷纷伸出双手去抢、去捧接高粱叶漏斗中的清凉冷水喝。

正当这几个小孩子开心吵闹、在井边蹦跳喝水的时候,令他们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概是因为高粮叶漏斗漏水,造成井边湿滑,在几个小孩子嬉闹中,只听扑通一声,丁喜小朋友掉到了水井中。怎么办,吓得其他几个小孩子大声呼叫,救命------救命-----喜子掉井里啦。救命---快-来人啊-----喜子掉井里啦,,,,,,

听到孩子们呼救声,在附近庄稼地干活的大人们,拿着锄头、扁担、绳索等多种农具来到水井边,大家只是观望。喜子娘说,他爹也不在家,谁敢下井将孩子抱出来呀?

正当大家在井边发愁时,土道远处一股尘土突起,身穿军装、骑着大马的丁公回家路过这里,看到此情此景,他二话不说,麻利脱下军装,一跃跳到井中,将丁喜抱住,并用老乡递到井中的绳子,捆住喜子腰上部,由于孩子小,也不太重,很快被大人们提到井口,脱离险境。丁公则双手双腿并用,双腿蹬住井边的砖缝,双手撑住井边,不用几步就到了地面。

当时人们挖的这个水井,本来也没有多深,丰水年份,大人们只要用扁担钩住一个水桶,即可将井中的水取出来浇灌庄稼,到了大旱之年,井里只有井底才有一汪水。因此,丁喜掉到水井只是受了惊吓,并无大碍。

丁公从水井爬出后,对乡亲们说:“大家都干活去吧,没事了”。说完后,他穿着脏兮兮的内衣,手里拎着干净整洁的军装,上马回村了。丁公老家也是这个丁家屯,这次他回老家,其任务就是将老家一带愿意追随项王的几个年轻人带回部队。

当天晚上,皎洁的月光照在丁家小院里,全家人在院内小方桌吃完饭以后,收拾妥当。然后,丁喜爹、丁喜娘,带着满满一竹篮鸡蛋,上面盖着麻布,拉着小丁喜到了丁公家。见到丁公后,丁喜爹对小丁喜说;“赶快跪下,就是这位丁公下到井里,救了你的命,他是你的救命恩人”。

丁喜说:“谢谢丁公,长大后,我要报答你的救命恩情”。

丁公说:“与我在战场比较,这事情不值得一提,都是乡里乡亲的,回吧。小丁喜没事就好”。

第二章 武馆新秀

过了三年,小丁喜长成了一个人高马大、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和村里小伙伴们一同整日念重复的私塾生活日子,他再也不愿意过了,宁可去帮助家里大人到地里拾掇庄稼,减少爹娘的体力负担。因为此事,小丁喜与自己爹娘之间意见不一,其爹娘多么希望小丁喜继续念书,然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呀。可是,小丁喜已经长大了,成年了,有了自己的主意,爹娘的劝说对他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天中午歇晌时,丁家屯村里最热闹的长老家附近的青砖墙壁上,贴出了一大张墨迹未干的告示:国都临淄城中势力最大的姜武馆要招20名年轻小伙子去武馆学艺,管吃住,有出路。村里一帮年轻人在告示下议论纷纷,有的想去,又担心学好武艺后没有用武之地,白浪费时间;有的说,既然要去,就不应考虑出路的事,练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大家正在议论时,村里长老来了,说:“我对这个姜武馆做过了解,我向乡邻年轻人保证,只要丁家屯年轻人在武馆学会了真本事,艺不压身,武馆会留你做教官,也会安排你为官家保镖当差,私家镖局也愿意用武艺高强的年轻人,还有为临淄大户人家看家护院等等,学会拳脚以后的出路多了去了”。长老说话是最有分量的。听了长老的解释后,村里有好几个年轻人报名,丁喜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长老负责的名册中。回家以后,丁喜把这件事对爹娘说了。丁喜娘不吭声,丁喜爹说,既然你不愿念书,这个路子不错,咱们应当先去试试看。

过了几天,在村里长老带领下,丁喜挎着蓝底红花包裹好的包袱,和同村几个年轻人坐着牛车,来到国都临淄城。来到城边,丁喜看到,临淄城果然与自己所在村子大不相同,不光是稷下学宫、丝绸交易、海货交易名扬天下,其他老乡常用的生活用品交易也非常活跃。牛车进入城内,丁喜他们目击之处,繁华的街市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吆喝声千奇百怪,不绝于耳。牛车在街市中七拐八拐,来到了姜武馆门下。

长老让大家先下车,让赶车人把牛拴在武馆门口的一棵老槐树上,并喂之草料。几个年轻人在等候长老时,丁喜他们顺便看到,这家武馆正门两侧写有“主持正义、除暴安良”的对联,门头上十分醒目处,白底黑字,“姜武馆”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门楼上有一面锯齿形旗帜,黑边黄底,旗子上那个大大的“武”字,令整个武馆庄重威严。

“别看了,别看了。大伙都跟着我进去面见教官”。听到长老的话,大家随长老一起来到武馆大堂。教官从长老手中接过名册,接着一一点名,对号认知每个新的习武爱好者。

长老离开后,教官继续说:“临淄的姜武馆,资历深,业务精,深得官家和百姓喜爱,所培养的武林高手,多前途光明。我们这些新来的武将,学习期限三年,主要学习拳、腿、棍三项。每天日出开始随教官习武,太阳落山就回屋歇着。一天三顿饭全是免费,三项武功穿插进行,一定要服从教官安排,凡是在三个月内不服从教官、吃不了习武的苦、不适应武馆习武习惯的人,可以自动离开,教官也有权要求你离开。为检验习武成效,武馆每年腊月举办拳、腿、棍三项一体的擂台赛,凡是能将年度擂主通过武功赶下擂台的,经过裁判官认可,即可成为本武馆新晋教官,本武馆保你本人今生无忧”。

自此开始,丁喜的人生道路开始了新的篇章。他和许多习武年轻人一样,每天在参天树木遮荫下,按照教官要求,一招一式,认真学习,由于爱好习武,别人都歇息了,丁喜还在嘟嘟囔囔背诵着教官要求的口诀和步骤,夏天白天长,他吃完中午饭,就即可到习武堂对着沙袋练习拳击,在树林中以荒草为目标练习扫荡腿功夫,久而久之,沙袋重量不断提高,拳击水平不断增长;在武馆后山一片荒草树木中,像拇指般粗细的小树,也被丁喜伸伸腿扫个精光;他练习棍棒的功夫更绝,教官发给大家练习的都是杨木棍,轻而灵活,便于操作;丁喜为了提升功力,他主动将棍棒改换为榆木、枣木的,同样长度、同样直径的棍棒,与杨木比较,即硬又重,练习起来,效果明显不同,虽然自己出的力气大了,但是收获也比其他人更大。有次在练习棍棒功夫时,教官诸人考验,看谁能以棍棒为武器,让周边人不能近身,甚至模拟自己遭周边人攻击,被棍棒功夫舞动天地,吓得周边众人不断后退。在这次小范围的考验中,丁喜的拳、脚、棍三项都名列前茅,完全出乎教官意外,教官没想到,这个平日里不善言语的丁喜,会有如此惊人的成绩。

日月如梭。丁喜完全喜欢上武馆的习武生活,跟着教官学,自己偷偷练,一年时间很快要结束了。齐国正月里,场广地净。忙碌了一年的年轻人,每到正月里最习惯、最喜欢的两件事就是到附近别人家耍闹当年新媳妇和武馆擂台赛。这一年,姜武馆又到了年度擂台赛时候了。教官根据平时训练和诸人考验的成绩,派出三名武将参加,其中第一名就是丁喜。

彩楼打扮的擂台红旗招展,台下一层层围满看热闹的年轻人。台上四周没有围栏,紧挨擂台下面有细沙铺地,擂台距离地面并不太高,即使打擂失败者被打下擂台,也没有生命危险。不一会儿,随着一声哨响和观众一片欢呼声,本次擂台赛裁判官宣布比赛开始:高声说:“本年度擂主郝仁凤,连续三届擂主,武艺高强;挑战擂主的新人是姜武馆新秀------丁喜。今年仍是拳、脚、棍三项逐项比拼;比赛双方,被打下擂台的一方为败,仍站在擂台的一方为胜;获胜者即是新的擂主。

好,现在比赛开始,首先请连续三届擂主、武功高强的郝仁凤盛装登场。郝仁凤在一片欢呼声中登场,挥手向裁判官、想台下观众致意,按裁判官要求站在了擂台左侧;接下来裁判官宣布:请姜武馆新秀----挑战人丁喜隆重登场。台下又是一片欢呼。丁喜上台后,先后向裁判官、向台下众人挥手致意,并按要求站在了擂台右侧。

擂主与挑战者双双相对,跃跃欲试。随着裁判官一声令下,两人先后进行了拳、腿两项比拼,结果是双方持平,不分伯仲。接下来,第三项棍棒武功比拼开始了,两人都手持长棍,时而对面两棍相交,时而两人相互追逐,棍棒在身前身后互相博弈,时而两人腾空而起,两人棍棒在空中打的劈啪作响。突然,只听砰的一声响,擂主郝仁凤的棍棒被小将丁喜打断成两节,这下郝仁凤瞬间失去优势,迅疾被丁喜用手中棍棒逼下擂台。裁判官在等待郝仁凤从擂台下重新站在擂台上以后,郑重宣布:获胜者为姜武馆新秀---丁喜。郝仁凤自现在开始,将擂主让位。在众目睽睽之下,郝仁凤解下系在腰间的铜制擂主腰牌,双手交给裁判官,裁判官接着将腰牌当中别在新擂主丁喜腰间。

就这样,丁喜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姜武馆新秀,并成功拿下年度新擂主名号,在临淄武术界名声雀起,赞誉不断。

第三章 丁公丧礼

丁喜上午取得的擂主成绩,即可传到了姜武馆总教练耳中。他想,这个孩子初出茅庐不知深浅,在擂台上打败了郝仁凤这个老贼,恐怕不是什么好事。那可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家伙,一般人很难对付。总教练将丁喜叫到自己室内,问丁喜:“前两个拳击和腿功与郝仁凤对决成平局,我相信;后一个棍棒功比赛,你怎么可能将郝仁凤的棍子打成两截,而你的棍子却完整无损呢?棍棒功夫可是郝仁凤的强项,其中是什么原因?你给我说实话,否则,这件事会给武馆惹大祸的。”

丁喜听后不言语。总教官接着说:“你能叫我看看你比赛时使用的棍子吗?”丁喜说:“能”。接着就把自己使用的又沉又硬的枣木棍拿出来让总教官看。总教官说:“原因就在这里。虽然与比赛时要求使用的杨木棍子,表面看没什么区别,擂台赛裁判官也没看出来,可这件事瞒不过老练狡诈的郝仁凤,他会来找事的,因为这样违反了公平公正原则。你认可我说的道理吗?”丁喜说:“认可。那我应该怎么办呢?重新比赛嘛?”总教官说:“重新比赛不可能,你把平时练功的杨木棍子放到我这里,你赶快带着铺盖,带着你的枣木棍离开武馆,一旦郝仁凤来这里找事,我会妥善处理的。还有,如果你回家,千万不要久留,他们会追杀你的,你放下赏金后,要离开齐国,到别处闯荡才会安稳些”。丁喜随后就离开武馆,肩背包袱,手提枣木棍,没吃中午饭就从城边老乡处淋了一辆驴车离开临淄,向着自己老家丁家屯方向驶去。

丁家屯村距临淄城没有多远,几个时辰功夫就到村边了,丁喜付给老乡银两以后,老乡赶着驴车返回,丁喜顺着土道大步流星往村子走去。当他来到村口时,看到在路旁那个路旁工地上,搭建这一个高高的灵棚,一副黑漆棺材放在当中,灵棚内的白色条幅上写着“项王大将军,高祖刀下鬼”;“林中哪有千年木,世上少有百岁人”;“天天行善无善终,日日杀伐有恩宠”等对联。丁喜看后心中一惊,自语道:“该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丁公出事了吧?”他一边思索着,趁着夜色回到家中。

与爹娘见面后,丁喜说,自己在临淄姜武馆擂台比赛中,获胜了,拿到赏钱了,可是武馆总教官说这下得罪了被自己打败的原擂主郝仁凤,那个人就是个无赖,恐怕要找事,就让自己离开武馆,也不能在家久留。我计划去赵国闯荡。他放下得到的赏金后,自己仅留一少部分,就要趁夜离开家。接着便问了句:村口的灵棚是不是丁公的?我看棚里挽联写的是“项王大将军,高祖刀下鬼”,难道是高祖杀了我的恩人丁公?丁喜爹说“正是。高祖刘季是忘恩负义的家伙,你再怎么做,也不能杀了丁公呀。在彭城大战汉王被项王打败后,汉王刘季坐着夏侯婴赶着的马车,向荥阳方向逃窜,路上遇到了他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夏侯婴停车把两个孩子抱在车上,因为车后面丁公带人受项王指派,要追上汉王杀掉他,汉王就把两个孩子踹下车,以便车走的快些。可是,夏侯婴不死心,还是把孩子抱在车上。这样走走停停,很快被骑着快马的丁公追上,这下汉王刘季无路可逃,可先兮兮的对定公说,你我都是贤达英雄,贤者何必为难贤者呢?这样,丁公放跑了汉王,救了刘季一命。后来,项王在垓下自杀,刘季登基成了天子,丁公认为自己是当朝皇帝的救命恩人,就去都城找高祖,想寻个一官半职。不成想高祖在大军面前说,正是丁公让项王失去天下,对这样不忠于职守的人,必须严惩,于是当即就命人砍掉了丁公脑袋。还不错,高祖还允许随丁公同去的人将丁公尸首完整运回村里下葬。丁喜听后,沉默片刻,说:高祖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竟然杀掉自己救命恩人。他这个污名要背一辈子。

说完,丁喜在夜色中跪在爹娘面前,说:“儿子不孝,不能守在老人身边,我到找过闯荡,功名不成,誓不回家”。说完,他肩挎包袱,站在自己院中一米多高的供桌上,纵身一跃,飞过了围墙到了胡同里,趁夜色踏上西进赵国之路。

儿子走后,丁喜娘说,这武功没白练,都能飞檐走壁了。丁喜爹说,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临淄官府真到咱家要人,咱们怎么办?我看还要找村里长老想想办法。第二天一早,丁喜爹在堂屋翻箱倒柜,找到了他几年前珍藏的两瓶杜康老酒,吃完早饭,丁喜爹娘两口子就拿着这两瓶酒,来到长老家。说明来意后,长老说,这事情不能大意。正好昨个夜里,官府来人说,在咱们村北那片地窨子里,发现一具死尸,20来岁,身高和长相我看与丁喜差不多,咱们能不能以假乱真,你们家公开把尸首拉回下葬,这样做以后,万一临淄官府来村里要人,就让他们掘开坟墓,你想,为了那个叫什么郝仁凤社会混混的事,官家会那么认真嘛?

听了长老的话,丁喜爹说,这个办法不错。于是,两口子跟着长老一起来到村北地窨子哪里,看了尸首以后,却有余自己儿子相似之处,那眉眼,那发型,那身高,那嘴唇,都形似。接着,他们就从棺材铺买了棺材,将尸首下葬了。丁喜爹还把丁喜练功用的杨木棍子放进了棺材里。这事情,丁家屯乡邻们都知情。

这事情过去好长时间,平安无事。在丁喜爹娘埋葬完尸首后20多天的一天中午,村长老带着两名官家小吏来到丁喜家,正碰上丁喜娘挎着一竹蓝馍馍,扛着铁锨,去给所谓儿子上坟。长老说,这两位是从临淄来的官府大人,想了解一下你儿子丁喜练武情况。丁喜娘说,人都练武累死了,还了解什么?今儿个是儿子下葬三七祭日,我去上坟去。你们要了解,就到坟地去吧。说完,丁喜娘与长老等人来到墓地,官家要求长老找人打开坟墓棺材,看看死者摸样。丁喜娘、长老只好照办。待坟墓、棺木被打开后,官府小吏看到,死者面目已经腐烂,随后,他们测量了一下尸体长度,又拿走了管材中的杨木棍子,然后封好棺材,堆起坟堆就离开了。

第四章 西进赵国

齐国临淄距离当时的赵国都城柏人城数百里路,丁喜为了给救命恩人丁公报仇,继续自己的武功实力,摆脱齐国黑道人物郝仁凤的纠缠,寻找能够接近高祖的机会,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兼程,风风雨雨,有时步行,有时租当地车马,这天夜幕时分,终于来到了自己日夜盼望的赵国柏人城。

趁着夜色,他一边寻找自己需要下榻的旅店,一边观看大街两边繁华的市井风貌。柏人城这个都市,当时是赵国仅次于邯郸的第二大都市,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章邯率军击败项梁,《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并不足优,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这段史料说明,秦将章邯率军攻下邯郸后,不但把邯郸民众迁移到河内,还把这座古城悉数毁坏,使邯郸城遭遇严重破坏。

巨鹿大战后,项羽大胜,后来分封十八路诸侯,他既封赵歇为赵王,都代县;又封张耳为常山王,都襄都,把赵国一分为二。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在韩信平定齐地之后,刘邦正式立张耳为赵王,张耳为王不足一年去世,其子张傲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妻,张傲子承父业为新的赵王,都柏人城,第二年刘邦登基,张傲仍为赵王,柏人城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丁喜在柏人城热闹的大街上,看到最多的店面是各种规模的饭铺和装有灯笼的大型招牌,诸如:翠花楼、金銮殿、锦山醉、泰山顶、牡丹园、快活林等等,招牌横的竖的,大的小的都有,红红绿绿,灯光闪烁,一个比一个醒目,虽然名号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招牌名称一侧都有一行小字:新入二八小女三名、五名、十名不等,价格实惠等。

丁喜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劳累了一天,最需要的是休息。他在热闹的街市上,随意找了家小饭铺,吃饱喝足后,来到柏人城边一个车马店住下。第二天,他去写有招佣人告示的翠花楼应聘。老板看到丁喜年轻力壮,又拾掇得干净利落,就答应他试工一个月,在大堂端盘子洗碗,管吃住,薪酬十金。干满一个月,如果适应工作,薪酬另计。丁喜为什么没有直接去赵国武馆继续习武,他担心齐国临淄擂台赛事情再次牵涉。所以,这次到翠华楼做佣人,向老板提供的资料是:名字叫章旺,一直过流浪生活,出生地燕国,父母在燕下都做小生意,一次进货时,驴车掉进山沟两人双双身亡,自此无人照顾,开始四处流浪。

按照约定,章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翠花楼跑堂生活。就在一个月时光快要结束的一天中午,章旺在翠华楼跑堂时,无意中听到自己接待的两个客人在包间中与二楼老鸨的对话。这天中午已经过了饭点,有两个油光粉面、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进松花江包间,要了几个菜和一壶酒就开始吃饭。这时候,客人不多,章旺用托盘端着客人点的红烧猪蹄走进包间,微笑道:“贵客点的菜品来了,祝贵人步步高升”。章旺还没离开,就见二楼的老鸨来到包间,满脸堆笑说:“欢迎赵大人、总教官两位贵客光临。”

两位并未接话,继续喝酒,吃菜。这时,老鸨轻声说,昨个上午,翠华楼从江南杭州新进了10个二八小女,那可是江南水乡美人。含苞待放,还是雏呢,两位是不是要尝尝江南妹子味道呢“?两个人互相看看对方哼哼哈哈没有答话,继续喝着小酒。老鸨不死心,继续说道:“你看,两位贵人都是这里熟客,这样吧,这两位江南小妹的身价,虽然是雏,我也不多收钱,与那些三四十岁的风尘女一样,怎么样?我够诚意了吧?两位贵人以风尘女价钱,享受二八小处滋味,如果不是熟客,我绝不这么办”。老鸨说完,两位对视一笑,其中赵大人说“好。就这么定了。时间就在今晚上吧”。

在包间外假装擦桌子的章旺,对包间内对话内容,断断续续听得清楚。别的他没有在意,只是听到其中有一个是总教官,章旺就想:这个总教官会不会就是某一个武校的教官呀?这年头,难道还有别的行业也有称作总教官的?要是武馆的总教官就好了。后来,章旺打听同事,说了两人的相貌和包间名称,同事说,好几年了,他们两人在翠华楼吃喝玩女子都成习惯了,其中姓赵的是赵午,当朝宰相;另一个是柏人城最大最强势武馆----钢武馆总教官。章旺听了以后,心中有数了。

日月如梭。时光过得飞快。章旺在翠华楼一个月工期到了。翠华楼总管对章旺说;“这里你也熟悉了,你该做出决定了。这个月你干得不错。如继续在这里干活,就给你加薪,如果不干,就结账走人”。章旺说:“我要离开。一个大男人,不能总端盘子洗碗,我喜欢习武,行侠仗义,除暴安良,自己也能凭此安身立命”。

总管说:“行。我给掌柜说一下,明个你就可以离开翠华楼”。没有抽支烟功夫,总管过来了,说:“章旺呀,掌柜说二楼的老鸨看上你了,你可以享福了。不用跑堂,既能享受,挣的钱有多”。章旺说:“哪有这样好事,不干活怎么能挣钱”?总管说:“真有。你到二楼左转最后一个没有名号的房间找鸨儿说吧,她会告诉你的”。到了二楼以后,见到老鸨,老鸨告诉章旺,每月薪酬一百金,只要满足来本店少数几个年轻女杰的生理需求就完成任务了。你想,人间哪有这样好事?

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当个帝王,后宫三千,还不是为了享受不同的女人滋味?算你的运气好,我在翠华楼物色多日,就感到你合适。章旺说,我对这些没有兴趣,只想习武,拒绝了翠华楼的真心挽留。

第二天,章旺离开翠华楼,手提枣木棍,肩挎花包袱,按照熟人说的方向,一路风尘找到了钢武馆。钢武馆的位置在柏人城西北方向,距离柏人城闹市区有三里多路,走近看,青砖黛瓦,紫红色围墙,松柏参天,绿树成荫,显得庄重威严。正门两边红底黑字写有“一身正气除暴安良,两袖清风行侠仗义”楹联,横批是“钢武馆”三个大字,可以说,此楹联道出了武馆的精髓。

章旺轻轻叩门,门开以后,管事将章旺直接领进负责招新人的总教官大堂。总教官看了章旺一眼,又看看他的身材、气质,说:“你看着面熟,是不是在哪见过?啊,想起来了,你是不是曾经在花楼谋事”?章旺说:“是的,总教官好记性,我是在翠花楼干过跑堂,不过,我不想干了,我要习武,学一项对社会有用的本领”。总教官说:“既然是熟人了,你有这方面志向,好。你的身材、气质,也适合习武。不过,这里只是提供吃住,没有薪酬,你要想好,只是到每年的习武比赛结束,成为前三名才有一些赏金”。

章旺同意后,正是开始在“钢武馆”习武。此后每几天,总教官将近期招来的十几个年轻孩子召集到大堂,大致讲解习武要点,章旺站在最前排,听得很认真。总教官说:“钢武馆的武功拳脚棍三大项,有自己特点,拳,别的武馆都是以快取胜,我们这里是太极拳故地,拳功汲取太极优点,采取慢酝酿,拳出必胜的策略;脚功,别国许多武馆重在底层功夫,我们这里不同,对脚功的上层,中层底层三方面全部平衡施教,既能防身又能进攻;棍棒功夫也不一样,其他不少武馆都是重点放在一对一对打,以比赛取胜获取赏金为目的,我们钢武馆不是那样,我们重在前后左右,空中上下多方位平衡,目的使掌握棍棒功夫武功强大者,无论在哪个角度真正做到竖扫一条线,横扫一大片,把棍棒的轰鸣声与真实的功夫发挥到极致,使再多的恶人也不敢、不能近身。这是要点,新来的年轻人都要记住,和教官认真学、认真啄磨、苦练。武馆中的广场、练功房、后院树林中的空地,都是个人练功的地方,随时都可以练习”。章旺听后,感到非常解渴,舒心。心中暗想:这次可找到真正好的习武馆了。章旺还了解到,赵王张傲是高祖女婿,那么,高祖来赵国看望他女儿,应是平常事,这为丁公报仇的机会就多了。

第五章 绝佳机会

章旺在“钢武馆”跟着教官勤学苦练,因为有原来在临淄习武基础,再加之与总教官熟悉,他的武功实力提升很快,不仅在武馆小范围比武中取得好成绩,还在当年柏人城武馆擂台赛中获得名次,领到了赏金。自此开始,章旺这颗武馆新星在当地武馆界小有名气,总教官对他也另眼相看,遇到有些需要武馆习武年轻人抛投露面的机会,总是首先安排面目、气质、武功皆俱佳的章旺参加。

到了汉七年,就是公元前200年,高祖刘邦在突破“白登之围”以后,亲率大军向赵国东垣城进发,随行的有他的挑担大将军樊哙,还有重臣夏侯婴、周勃等,目的在于追杀消灭叛贼汉王信的残余势力,败军流寇等。白登山距离东垣较远,经过长时间行军,这年冬天,高祖的精兵终于到达东垣城,两军在东垣迅即激战,刀枪挥舞,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吼声不断,在敌寡我众背景下,大将军樊哙从阵前快马来到高祖帐下,报告胜利消息:“韩王信叛军残部全被歼灭,听侯陛下吩咐”。高祖说:“大军继续向国度行进,露营在前方不远的赵国都城外”。

冬日的北方大地,昼短夜长。高祖大军浩浩荡荡行进到赵国都城柏人城外安营扎寨。大军有条不紊的休整、餐食、喂养军马等。而此时的高祖刘邦与夏侯婴等几个保镖悄悄地来到了赵国国都柏人城的王宫内,见到了国王、他的女婿张傲。对于汉高祖刘邦兼他的老丈人突然到访,赵王张傲匆匆心理、餐饮、接待、物资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均缺少准备。张傲急忙把高祖安置到正殿主位,令丞相贯高、赵午陪同。几人寒暄一番后,张傲亲自带上围裙,择菜淘米,去灶台为高祖准备饭菜,当他一切准备就绪,回到正殿后看到高祖岔开双腿而坐,高一声低一句言语说:“你不知道朕来呀?为何不去城外迎候?你看你赵王这么失礼,朕好不容易来一次你竟然离开,去干下人事,是不是不乐意朕来?如不乐意可直言,朕即刻离开”。张傲满脸堆笑,轻声说:“陛下,本王一直没有接到您登临讯息,亲自下厨也是为朕考虑,朕千万别生气,气大伤身,本王担当不起。走吧,咱们到里面餐食”。

天色越来越暗,到了掌灯时分,在张傲引领下,一行人穿过殿内餐食大堂,进入一间富丽堂皇的房间,房间内所有饭菜已经摆放好,菜品肉素搭配,秀色可餐;主食馍馍、酥饼还有各种点心,丰富多样。落座后,赵王张傲请夏侯婴用专门工具,对所有菜品和主食一一检验,经验证后,夏侯婴说,赵王辛苦了,咱们开席吧。大家都等待高祖刘邦第一个动筷,高祖吃了一口肉菜,大声说:“太咸了,无法咽下”。接着高祖又吃了一口素材菜,又大声说“太薄了,无盐味,无法咽下”;高祖品了一口眼前的蛋花汤,还是大声说:“太烫了,无法下咽”。于是,他拉着夏侯婴说:“走,看来赵王不乐意朕来此”。说完,拉住夏侯婴就往赵王特别为贵人准备的旅店去歇息。见到高祖走出餐食间,时刻站在门外的几个保镖也跟随高祖一起来到旅店履职。

所有人谁都没有餐食,离开餐食间以后,赵王张傲仍是笑容满面,一直把高祖送到贵人旅店才回到王宫。见到在此等候的丞相贯高和赵午。贯高对赵王说:“今天这事高祖也太傲慢了,大王你亲自下厨为他服务,他却两腿岔开,还有那胡言乱语,本相与赵相一直认为高祖侮辱你和我们两个丞相的事情,是不能原谅的,我看把他杀死算了,成功了,你当天子,失败了与你无关,都是我们干的”。赵午在一旁附和说:“是,是,高祖言行太不象话了”。赵王张傲说:“可不能那样做,那是弑君之罪,以下犯上,是要掉脑袋的。本王与先父能有今天高位,全靠高祖恩赐,不能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贯高说:“王说的有理。可我感到今天如此受到侮辱,事情不能算完结”。

贯高、赵午离开宫殿后,赵王张傲命人从后宫中挑选了一位入宫不久并未被赵王宠幸过的真定小妹赵美人,将其送到赵王跟前。赵王又将赵美人送到高祖房间,说:“这女孩子刚来不久,仍是完美之身,请高祖享用”。高祖这次没有发火,轻轻一挥手,赵王离开房间。就这么仅仅是一次相遇,高祖一炮走红,竟让赵美人怀上刘邦第八子淮南厉王刘长。看来,这一次,赵王张傲摸准了高祖嗜好,高祖对赵王也没有那么多胡言乱语了。

汉八年春,即公元前201年,这是极平常的一天。这天大臣们像往常一样上工,赵王张傲来到丞相府衙,告知贯高:“我们太幸运了,赵美人前一段仅仅侍寝高祖一晚,就怀上了龙种。对此事我们要高度重视,你即刻部署在后宫外选择吉祥之地,为赵美人另造宫室,不能让她继续在后宫起居。建造好以后,为她安排8名丫鬟服侍,不得怠慢”。贯高丞相说:“诺,认真照大王要求去办,这就去抽调工匠。”

巧合的是,没过多久,高祖率领评定叛将陈豨的大回师国都,又一次从赵国境地经过,又一次来到柏人城,决定要在柏人城留宿。赵王要求贯高为高祖以及随从保镖安排房间。贯高为其安排了高级旅店中的四个房间,连房间名号都记得清清楚楚。

安排妥当后,贯相一方面告知赵王张傲,一方面认为谋刺高祖的时机来到了,就对赵午说:“咱们的机会来了,今晚就在厕所将高祖他们几个做掉”。赵午说:“你决定,我去执行”。贯高说:“这事情不宜在咱们内部找杀手,风险太大,你立即去找市面上镖局、武馆的高手来办,他们都是内行”。赵午说:“对头。那么,这么高风险的谋刺,目标又是当朝皇帝,需要几个人配合,都是掉脑袋事情,咱们打算出价多少?”。贯高说:“先听听他们要价“可以找几家比较一下”。赵午说:“可不行,此事知道人越少越好,万一事情没做,被人举报,掉脑袋的事咱们”。贯高说:“有道理,按你说的办,早些确定方案”。

赵午做这类事情轻车熟路,他来到翠花楼包间,约来了老朋友“钢武馆”总教官,说明来意,总教练提出需要五个武功高强者参与,事先全部付清总报酬两千金。

赵午说:“价码是不是太高?”。总教官说:“一点不高。当年秦军攻赵,赵国难以抵抗,准备杀掉质子异人,紧急关头,吕不韦以六百金买通赵军出关人,带着异人逃出了赵国。你今个这么大事情,涉及到武馆的几个家庭几十号人,一旦败露,要被灭族,两千金价码不高,每个杀手至少需先拿到二百金才行。你再想想,武馆呢,一旦被管家追查,就要解散,就要迁移别处。武馆得到千金多吗?不多,价码少了,钢武馆不去冒这么大风险,你可另找别处”。说完,两人匆匆离开翠花楼。不到半个时辰,赵午将两千金交给了“刚武馆”总教官,并将高级旅店房间名号予以告知。总教官很快确定了章旺等四名杀手,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美人发给赏金二百金。章旺负责的正是高祖下榻的房间,他心中暗自高兴,做掉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的机会终于到了。

第六章 心动柏人

“钢武馆”总教官将赏金发给四位杀手以后,将这四人迅即从大堂带入里面的密室。从而部署:“这次特别行动,由我总教官负责,具体方案这样两套:一是正常情况下,咱们五人都是骑马,每人皆备徐夫人匕首藏于棉袍,每人外装为棉袍和一条短棍,今夜子时已到,即刻动手将四个房间的保镖和高祖房间两人以匕首刺死,徐夫人匕首剧毒性较强,刺伤也会见血即死,动作要快,声音要小;这事第一方案,第二方案是子夜之前,咱们几人隐匿于厕所中,或在明处装作解手,或隐匿在暗处,只要我向谁下达刺杀口令以及被刺对象,必须立即行动,刺杀完后立即离开,隐匿到我方预备房间;第三方案为,如果前两个方案均未能实现,就听我口令,立即撤离,策马直奔通往真定东垣古城的土道十字路口处,此处是这些贼人离开柏人城奔赴动员古城大军帐下的必经之路,在此处我们几人以土匪劫道名义对他们打杀,打死或打伤后迅速侧策马本会武馆。咱们认为就完成了。分析一下,我们的优势是,对对手突袭,我们在暗处,他们在明处;他们的优势是,他们是官家,他们名义上十一人,实际为九个保镖,因为高祖和驭手是不会参加实战的。我们训练有素的五人对付九个没经过实战的小吏,应当不成问题,大家必须要有必胜信心。

密室部署完成后,他们一行五人持短棍驱马先到了高档宾馆周边查看外部环境,没有发现异样,接着又到了王宫后面通往镇定东垣汉军军营必经土道十字路口处,发现这里与往常一样,路的四周杂草茂密,树木参天,便于隐藏,这里的特殊环境,致使此处几年来土匪恶霸劫道行为不断发生,百姓饱受其苦,官府虽时有管束打击,但收效甚微。查看以后,一行五人在总教官指挥下,趁夜色提前隐匿于高级馆舍中。

而高祖呢?本想趁着平息陈豨叛乱大获全胜的兴致,路径赵国柏人城时,再享受一番赵美人的温存,于是晚上餐食后,就和保镖一同早早来到高级馆舍住下,等待赵美人到来。结果,赵美人还没来,高祖内急,就与夏侯婴一同到了厕所,高祖如厕后尚未解衣宽带,突感心跳加速不适,就随口问夏侯婴:“朕忘记了,赵国都城不是邯郸了,此处何称”?夏侯婴说:“名曰柏人城”。高祖说:“柏人,迫人也,不以留宿,速离开”。说完,也没有解手,就带人匆忙离开赵国的高级馆舍。

这一突发行为,使藏匿在馆舍的总教官等五人手足无措,总教官随机发出指令,实施第三套方案,快速往王宫后面通往镇定东垣古城的十字路口藏匿。由于策马速度远大于毫无戒备的高祖马车速度,总计十几里远的土道,在一股股尘土飞扬中,总教官等五名杀手骑马持棍,提前藏匿在土道路边的密林中。不大工夫,高祖一行坐着富丽堂皇的马车来到十字路口处,总教练突然冲出密林大喊:“贵客经过此路,留下所有买路钱,否则,你们性命难保”。高祖见劫匪只有一人,自己马车继续前行,命保安与之较量。其中一人大喊:“恶人快快让路,不让就要你的狗命”。总教官看到对方不服气,立即大喊道:“弟兄们,给我杀,杀死他们”。随着喊声,只见从树林中一次冲出四匹高头大马,骑马人年轻力壮,手持棍棒与几个保镖呼啸着打了起来,双方喊杀声惊天动地,其中两个保镖应声倒地;章旺看到小保镖已经不是对手,他自己骑马快追,追上离开十字路口不远的高祖马车,在马上对着车棚时而短棍时而粗大的长树棒一顿猛砸,车棚顿时开裂,但高祖与夏侯婴并未停车,继续前行,章旺也离开高祖车马,返回到十字路口,与保镖恶战。此时,保镖鸣枪示威,总教官下令:“好汉们趁夜随我快速撤离,按计划到钢武馆大本营集中”。

到了大本营“钢武馆”以后,总教官说:“这次特别行动,大家表现不错,尤其是章旺,还砸烂了马车的车棚,这是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成绩,几个保镖,虽然没有被杀死,可是我们大家毫发无损,他们有的受了重伤,有的轻伤难以行走。这次事情,估计官家不会不了了之,大家先歇息一宿,养足精神,明日早炊后全武馆行动,撤离这个地方,具体迁徙新址,明早向武馆全体公示”。

对于高祖此次赵都柏人城遇刺未遂事件,司马迁在《史记 高祖本纪》中这样记载:“高祖之东垣,过柏人,赵相贯高等谋弑高祖,高祖心动,因不留”。班固在《汉书 高帝纪 第一》中这样表述:“汉八年冬,上过赵,赵相贯高等耻上不礼其王,阴谋欲弑上。上欲宿,心动,问:此名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

从上述两则史料看,班固比司马迁对高祖在赵都柏人城遇刺未遂事件写的更具体、更细致。

第七章 迁徙开封

当天晚间,当赵王张傲接报高祖等人在通往东垣土道十字路口密林处被劫、造成官车损坏、官吏受伤的报告以后,立即连夜召贯高、赵午还有赵军首领等人,披星戴月,赶往东垣高祖帐下表示问候以及职责不周等意,曰:“此路口东至东垣,西至柏人,南通邢襄,北延燕国,这里树木茂盛,杂草丛生,便于隐匿,常有土匪打劫路人,地方官府多次打击,仍未绝迹,实属遗憾,造成今日大患,下一步,本王要对此严加处置,发现土匪恶人,严惩不待”。贯高、赵午等听了赵王张傲解释,也急忙符合道:“诺,诺,严惩不待”。高祖说:“朕明白了。赵王多用心,天明始,查弑君恶人,伐大树,焚杂草,令众平安”。赵王张傲面对高祖,低头欠身曰:“照办。一丝不苟。天明即可动作”。

在自东垣回赵国柏人城途中,贯高对赵午低声道:“此事莫再提及。近段与总教官少来往,勿会面”。赵午说:“诺。明白”。

赵国官方对发生谋刺高祖未遂一事,经过赵王张傲在高祖面前真诚认错,算是平安无事,但在“钢武馆”内,此事件仍未完结,第二天天亮后,早炊毕,总教官告诉大家:“为了更好习武,使功力更强,本武馆自即日起,决意利用七天时间,由目前的赵国,迁徙至邻国国都开封,所有物品以及各色人等,均乘坐马车、驴车去往未果开封,开立新的武馆,大家习武照旧。不过,一年中,所有人不准离开,必须迁徙,一年后随意”。

为了掩饰真实原因,“钢武馆”迁徙并未集中行动,只是每日早晚出动几辆大车,给外界的感觉,该校仍在正常习武,一切均未改变。只是没过几日,赵国柏人城“钢武馆”已经搬空,开封的新武馆已开始操办开张。柏人城“钢武馆”外貌依旧,仍是树木参天,门楼子上的“武”字三角旗仍是每天在半空中迎风飘扬,英姿飒爽,路人看不到“钢武馆”的任何异样。

在东垣城,高祖率大军从赵国大地一路尘烟回到皇宫后,其仍对柏人城遇刺事情耿耿于怀,便让夏侯婴告知樊哙、陈平、周勃等将军、谋臣,共同谈论见解。最终大家都认为,赵王张傲一是好友张耳之子,二是高祖女婿,其本人或属下弑君犯上的可能性极低,不过是土匪恶霸打劫谋财罢了,不必大惊小怪。高祖对此观点既没有认可,也没有否认。他隐约感到与赵王张傲有关,理由是,其不是刘姓,与他父亲一样有野心,不能排除其参与弑君犯上的可能。这些他心底的想法,只是自己嘀咕一下,从没有告诉任何人,连他的心腹夏侯婴也没有告诉过。

到底是天子,高祖的自我猜测也许是对的。过了几个月,被事实验证了----汉九年(公元前198年)冬月的一个深夜丑时,高祖卧榻处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使者将夏侯婴的秘文呈上,高祖曰:“何事深夜密报?念”。使者念到:“皇上,接赵国私密管道举报,赵国官家与钢武馆谋划了前段弑君未遂案件,请吩咐”。高祖猛的一下从卧榻坐起:“停,快召汝阴侯见上”。只见高祖在卧榻上坐正,一脚将赤裸玉体的嫔妃揣在床下,呵斥道:“滚”,“快滚”。嫔妃从榻边爬起,随意扯了件衣服遮掩住私处,退出高祖卧榻。汝阴侯夏侯婴到了以后,高祖说:“朕早就感到赵王张傲不如他爹忠心,这回暴露了吧。你别等天亮,传朕口谕:将赵王、以及贯高等于此事件有关联人,细数抓捕下狱,过审后定罪,令樊大将军乘快马与你一同去赵国传达朕此令。去吧”。

数日后,赵国国王张傲、国相贯高、赵午等十几人以及怀有龙种、将要临盆的赵美人等,身穿囚衣,乘着囚车,身背枷锁,一字排开,向国都进发。经严格审问后,确认赵王张傲与此事无关,谋划人贯高厄喉自杀,其他人被封侯晋职。对此事,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载:“汉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夷三族”。

过了几日,高祖问夏侯婴,对于谋刺朕的几个武馆刁贼是如何处置的?夏侯婴说,听陛下吩咐。高祖说,速将武馆封闭,参与者,杀;谋划着,杀;武馆总管知情者,杀,灭族。接到高祖指令,樊哙大将军率百多军人自国都至柏人城,发现武馆早已恐已空空如也,气得樊哙指挥军人:焚,去赵国寻油泼地,将“钢武馆”屋舍、树木、杂物等一概焚烧尽光;武馆内如有人出没,即可格杀勿论。紧接着,“钢武馆”在青天白日下,屋舍、树木被焚烧殆尽,屡屡浓烟窜上空中几十米。

夏侯婴、樊哙将处置赵国柏人城“钢武馆”的结果报告给高祖以后,高祖双手一摊:“晚了,完了,朕被算计了”。

就在赵国因高祖在赵国柏人城于此未遂事件闹腾的不可开交时,远在魏国的新立“大梁武馆”,朝气勃发,蒸蒸日上,习武年轻人数量不断扩大,武馆每日训练前还增添了“大梁武馆之歌”,彰显武馆精要。歌中唱到:

我有强武功,

正义在心中。

遇到天下不平事,

管他是天皇老子,

管他是土匪众生,

我的重拳,

我的铁腿,

我的刀枪棍棒,

都会向前冲,向前冲。

直打的恶人下跪求饶,不再逞威风;

直打的黎民百姓物阜年丰,在天地间生活的安安宁宁。

作者:李季平

邮箱:qsdd-2008@163.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