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王权酿惨祸
2024-04-27 09:21:08
  • 0
  • 0
  • 0

  

禅让王权酿惨祸{甲辰读史 之二十八}

赵国自赵烈候赵籍被周烈王册封为诸侯国开始,到代王迁赵嘉被秦将王贲所灭,共计享国180多年,共有国君11位。这11位国君中,可以说最有成就的当属第6位国君赵武灵王赵雍了。他通过胡服骑射改革,强军富民,实现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合,灭中山,欲袭秦,辟地千里,赵国版图进一步扩大,使赵国国力大大提升,后人给予赵武灵王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等众多头衔,河北邯郸、内蒙包头、山西灵丘等城市都树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大型塑像,可见,赵武灵王威武勇猛、改革创新的精神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君主,人生竟然定格于45岁的壮年时期,仔细分析,实在令人唏嘘!

01 废长立幼壮怀激烈

赵武灵王英年驾崩的直接诱因是他在居功至伟后采取的一项废长立幼行动。根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共有两个儿子,其长子赵章,生于公元前320年;次子赵何,生于公元前309年,次子与长子之间相差11岁,次子赵何出生时,长子赵章早已被册立为太子。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99年,也就是赵武灵王27年。《史记 赵世家》这样写到:“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为王。王庙见礼毕,出临朝。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辅王。武灵王自号为主父”。我们看这里传达出的信息:一是立赵何为新君;二是明确相国肥义辅佐新君;三是赵武灵王禅让王位后自称为主父。其实,除了这字面记录的信息以外,还有更实际的举动是:第一,从这一天开始,大儿子赵章的太子已经被废;第二,小儿子赵何不只是被立为太子的问题,而是一步并做两步走,免去了太子的过渡期,直接接任君王上朝。第三,对废太子赵章怎么处理呢?赵武灵王在这一天并没有提及,直到三年以后,“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使田不礼相章也”。通过赵武灵王的这些举措,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禅让出王位,成为“主父”以后,赵武灵王仍然是壮怀激烈,掌控实权,他的谋略为,让幼子赵何主掌国政,自己率军北略胡地,掌控军权。实际也是如此,攻灭中山国、对胡人大举用兵、封废太子赵章为代地安阳君等诸项大事,均系赵武灵王退位后所为。

02 沙丘夺位父子惨死

赵武灵王于公元前299年提出并实施的废长立幼举措,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废长立幼受益一方为幼子赵何,相国肥义以及贵族出身的臣子公子成、李兑等,这一阶层都是公开活动于朝堂的;而利益受损一方为废太子赵章,赵章的谋师田不礼等,这一阶层主要在暗地活动,伺机灭掉新君赵何,夺回太子权位。对此,双方都有准备。利益受益方与受损方这种或明或暗的博弈较量在诸侯时代再平常不过了。但是,这样的博弈仅仅经过四年时间,身为主父的赵武灵王的天平就偏向了废太子赵章。其打算将赵国一分为二,将废太子赵章正式册立为代王,与小儿子赵何平起平坐。遗憾的是,这个计划尚未实施,因此诱发的一场惨祸发生了。

公元前295年,也就是赵惠文王四年,在由赵惠文王主持、主父赵武灵王、废太子赵章(此时已为代地安阳君)等诸多群臣参加的朝会以后,赵武灵王与赵何、赵章等君臣一起到沙丘宫游览。赵何、赵章同父异母兄弟和父亲赵武灵王分住不同宫殿。此时,长期密谋夺位的废太子赵章认为时机已到,计划就此发动政变,杀死弟弟赵何。他专让使者传令惠文王赵何,谎称主父赵武灵王要求惠王赵何到其宫中商议国事,他的安排为,一旦赵何来到主父宫前,早已埋伏的武士便即可将赵何杀死。结果呢,早已对赵章图谋不轨有所准备的赵惠文王大臣肥义,接到赵章使者传令后,对武将信期安排,自己先去,如果安全,再让惠王去。肥义去后,被赵章杀死,成为沙丘夺位惨案死亡的第一人。接着,信期将此情况汇报给赵惠文王赵何。赵何随即做了两件事,一是安排信期率卫队与赵章作战,一是命令在都城的臣子公子成、李兑火速率军赶赴沙丘参战。最终,在赵王大部队重重包围中,废太子赵章被杀,主父赵武灵王遭围困沙丘宫三个月后被活活饿死。就这样,赵章发动的一场未遂政变,使服侍赵肃侯赵语、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三代国君的重臣肥义以及赵章、赵武灵王父子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3 兵围三月惠王默认

我们看史书关于废太子赵章沙丘夺位以及赵武灵王在沙丘宫兵围三月直至被饿死的记载,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性极强,一些影视剧更是将此段历史演绎的精彩之至。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沙丘政变、赵武灵王被饿死的多个环节以及相互关联的结果时发现,这其中有太多不符合正常逻辑思维的问题,比如:第一,废太子赵章在沙丘宫突然发难,欲杀死赵何夺位的重大密谋以及实施时间,赵武灵王是否知情?第二,赵惠文王赵何调兵到沙丘目的是什么,是仅仅剿灭废太子赵章集团还是另有其他目的?第三,公子成、李兑做出兵围主父宫殿直至主父被饿死的决定,赵惠文王赵何真的不知情吗?第四,赵武灵王被围困时间长达3个月,赵惠文王赵何为何不救自己的父亲,而采取默认态度,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相关史料中,均无正面、明确的论述和分析,对此,我的看法是:首先,废太子赵章在沙丘宫突然发难,欲杀死赵何的逆取行为,赵武灵王大概率事先是不知情的,毕竟血浓于水,如事先知道,其定制止;其次,对于其他涉及赵惠文王赵何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即:赵何对父亲赵武灵王退位以后给予废太子赵章的各种关怀早已心怀不满,如主父与赵章经常住在一起,封赵章为代地安阳君,欲封为代王未遂等等,此时的赵何与父亲赵武灵王的亲密程度早已不是四年前赵武灵王退位时的情景了。从掌控王权角度分析,赵何难以排除其利用这次赵章发动的叛乱,不动声色的借力打力,既消除了赵章这一隐患,又借臣子公子成、李兑的说辞,逼死赵武灵王,解除了独立执政过程中来自主父的干预和束缚。

我得出这一判断的证据有二:一是按照司马迁记载,公子成、李兑是兵围主父宫殿的决策者,后来赵惠文王赵何并没有因此追究二人的弑君之罪,反而“封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引自《史记赵世家》)。他们两个围困赵武灵王的重罪之身,被赵惠文王赵何当做平叛功臣加官进爵。由此可见,主父在赵何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其执政的障碍,必除之而后快;二是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叙述完废太子赵章沙丘夺位引发的惨祸以后接着写到:“主父死惠文王立”。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就意味着主父死了以后,惠文王才真正不受武灵王束缚而独“立”执政。

04 有权有位才可有为

赵武灵王英年禅让王位,让年幼的赵何一步成为赵王,显示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深谋远虑。这样一件百分百正面的举措,威震六国的赵武灵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却因此成了孤家寡人还搭进去了性命:因为废长立幼,太子赵章不满意;因为欲立赵章为代王,赵何不满意;因为处处偏袒赵章,辅佐新君赵何的老臣肥义不满意,还因为胡服骑射改革,重用了胡地将领,老贵族不满意,,,,,,最终,多重矛盾焦点集中爆发于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自己也成为了此次事件中的牺牲品。

一个诸侯国的一把手,即使你再有成就,再有威望,再有宏大抱负,也不能轻易禅让王权,因为只有有权有位才可有为,一旦失去权力,一旦失去展示你才能的舞台,你在王权和军权面前,就什么也不是,甚至自己被死亡也是糊里糊涂,连什么原因、谁做出的决定,也没有人告诉你。这就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之死留给后人的启示。

最后有必要说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告诉后人,赵武灵王在沙丘宫遭困三个月被饿死的原因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这样的理由你相信吗?“王少”不假,但是他已经开始主持朝会了,说明他早已掌控国事;公子成、李兑皆是成熟老练之臣,而且此时赵惠文王赵何也在沙丘宫时刻关注战事进展状态,在此关键问题上,兵围主父致死的决定由成、兑作出,而一把手赵王却不知情。这样的桥段谁会相信呢?反正我不信。

作者:李季平

邮箱:qsdd-2008@163.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